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企业受“高物价破产”冲击 “日本制造”面临发展危机 孙立坚:中小企业较难转嫁成本 竞争力减弱

孙立坚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2-10-10

  //  

据日本信用调查机构帝国数据银行统计,从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日本企业“高物价破产”累计558例,其中2022年1月至7月达116例,仅7月单月就出现31例,同比增长82.4%。而因“高物价破产”企业中,约八成是负债不足5亿日元的中小企业。事实上,日本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远不止高物价。当前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仍在低位,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提升。不仅如此,8月初,今年日本上调最低时薪,这将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

中小企业承压,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波及日本企业界乃至整体经济。据统计,日本国内现有中小企业约359万家,而中小企业在日本企业中的占比超过90%。在外部环境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还将面临哪些挑战?曾经备受追捧的“日本制造”,能否重获优势?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Q1

日本信用调查机构帝国数据银行统计,从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日本企业“高物价破产”累计558例,其中2022年1月至7月达116例,仅7月单月就出现31例,同比增长82.4%。这部分倒闭的日本接近八成都是中小企业,您认为中小企业容易受到冲击的原因是什么?中小企业对抵御能源材料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差,原因是什么?

孙立坚:日本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容易受到高物价的冲击,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日本当前的中小企业很多偏向于零售端,跟以往服务作为大企业的供应商、面向B端的批发业务时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中小企业就离开了“链”的竞争,都变成了“单打独斗”、独立竞争的态势,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现在大量的中小企业都处在自己寻找市场的环境当中。因此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相比起处在大企业供应链一环的中小企业,更大一部分独立竞争、为生存寻找订单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更为恶劣。

其次,当前的日本中小企业越是偏向零售领域,越是容易受到日本通缩经济的影响。它们不像大部分在大企业生产链条上的企业,只能努力寻找国内的商机。因此,当外部市场价格提升之后,在今天日本有钱不敢花不想花的通缩环境下,很多中小企业没办法调整零售价格,批发业也变得很脆弱。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的少子老龄化,通缩思维根深蒂固。这也造成了大部分日本中小企业专注于生存,没有足够的研发基金,因此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再次恶性循环。他们创新能力弱,在国内外都很难找到市场,以至于它们很难去恢复传统的成本优势,也无法靠创新竞争力向市场转嫁“压力”。若成本再进一步增加,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资源替代的能力也受到创新能力不足的限制。比如大企业做新能源替代,但它们的创新基本都停留在企业内部,而不向社会转化。所以,缺乏技术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严重依赖外部环境,受到了能源稀缺的严重冲击。另外,在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的货源供给并不顺畅,导致资源价格非常高,而对于资源的刚性需求,导致它们只能被动接受日益攀升的资源价格。当前在俄乌冲突状况还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各种危机叠加,出现结构失衡的中小企业将没办法解决资源困境。


Q2

很多日本中小企业迫于客户的压力难以转嫁成本,据调查,只有13.8%的企业能够实现成本转嫁。日本中小企业产生了降低成本是日本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源泉的思想根深蒂固。您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您认为日本中小企业不敢转嫁成本的原因是什么?

孙立坚:如今,很多日本大企业的合作方都是海外企业,它们因性价比竞争力提升的需要和所在国投资政策上的一些要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跟日本国内的中小企业保持紧密的业务合作。因此,并非在大企业生产链条上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很大。

要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力的问题,关键还得看岸田能否依靠“岸田经济学”,重新打造属于日本的供应链。其实,日本政府也想通过新的赛道,如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联合日本中小企业和日本大企业重新构建日本企业发展的生态圈,重回日本制造业时代。但目前来看,日本在这些新赛道还面临着中国、韩国等后起之秀的激烈竞争。

当前,日本央行想通过大量货币流入金融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对收入进行二次分配,以此达到补贴中小企业的效果。但问题在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既没有上市,也没有看到来自消费者订单的增加。而且由于缺乏创新和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日本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日益恶化,所处的地位十分严峻。


Q3

本月,日本制造业新接订单是10个月以来首次降低,生产量是2月以来第一次下滑。另外,正在处理的订单也是17个月以来最少,显示都是市场需求疲弱所致。当中原因有哪些?若情况持续,日本的中小企业将如何发展?

孙立坚:日本若想要制造业订单得到增长,中小企业就得稳固与国外合作的关系,尽快让国外的营商环境得到改善。但就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并不会很快得到解决,其中还有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日本国内结构失衡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海外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还能通过在国外寻找订单从而获得发展机会;而对于那些还(只能)留在日本国内的中小企业,需要面临国内消极的通缩思维挑战,恶劣的营商环境将让它们生存艰难。即使政府想借日元贬值把大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搬回国内,这也并不现实,因为它们一旦流出海外,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就很难再回流了。

现在日本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来支撑其经济的,因为中小企业的情况决定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和居民收入分配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就业和收入与消费的增长都有恶化,日本国内的市场活力在逐渐衰退。日本国内的市场活力在逐渐衰退。因日本的大企业大多在海外经营,在国内少有应用场景,所以大企业并不会给国内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所以日本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政府的赤字财政来应对冲击。但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空间普遍很小,政府债务增多,同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使百姓财富缩水,这就极易造成资本外逃的现象,进而导致储蓄减少,日本国内的营商环境就更难得到改善,这样的话,日本的通缩经济将会越来越严重,就业规模和营商规模都会进一步缩小,投资力度进而也会大幅降低。 


Q4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认为,目前日元的走势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鼓励企业将生产基地搬回日本。她的这种说法是否是想在国内重塑日本的生产链体系?

孙立坚:现在日本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在海外,他们就很难回到国内发展,就算一部分企业搬回来,也就只能退出曾经的产业链,在国内进行闭环经营,而退出“链”的经营模式则是一种逆势而为的举动,前景堪忧。所以,高市早苗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了,不从“链”的角度思考,就都是空谈。

另外,如果日本经济的资产负债表在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这一端都在缩小的话,那可能唯一剩下的方法就是修改宪法,即通过军备的投资来拉动日本经济的复苏。军备投资和战争投资确实在很多时间点上都成功地起到了带动经济上行的作用,所以军备投资看上去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日本“扩表”,现在也有这样的迹象。但是这样一来,政府为中小企业创造的投资渠道就都是为军备服务的,而不是为解决通缩失衡问题服务的。而且,从长远看,反人类、反文明的战争,其代价无法估量。


Q5

当前日本制造业正面临中国和韩国的激烈竞争,您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会发生改变?

孙立坚:事实上,日本的老一辈至今仍在坚持工匠精神,坚持做实体经济。年轻一代不愿和老一辈一样固守传统实业,对创新更有兴趣,现在日本在发展半导体、机器人行业中,有不少中小型制造企业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逐渐发展为明星产业,但是这部分中小企业的数量并不多。从事这些明星行业的中小企业能够有机会和大企业合作,可以开出较高的薪酬,这也就能够吸引到凤毛麟角的留在日本本土的创新型人才,但其他的中小企业则缺乏这样的吸引力。由于国内老龄少子化问题,当前日本就出现传统产业后继无人、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日本正在面临的不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可能更麻烦的是连“巧妇”也不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日本要加强危机意识,避免政治站队,要将精力放在解决自己结构失衡的问题上;为此,坚持制造业立国的理念和其比较优势,就应该像过去那样拥抱经济全球化,并打破“内外之分”,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活力。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 刘宣

排版 | 刘宣


往期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